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

少年烧掉作业离家 离家出走是什么心理

少年烧掉作业离家是怎么回事?开学前四川一少年烧掉作业离家,被向同学透露出自杀的想法,急坏了爸妈,幸亏两天后警察找回来了。孩子离家出走是什么心理?父母面对这一情况应该怎么做?下面心理学家给你支招。

一、少年烧掉作业离家:

据成都商报9月4日报道,8月29日,距离开学还有最后两天,青白江祥福镇13岁的小康(化名)却突然离开了家。“我们儿子8月29日离家出走了,到处找都没找到,以前从来没有出走过,他会不会在外面出事了!”小康的突然出走吓坏了康先生和唐女士夫妇,8月30日上午,发现儿子一夜未归,两人急匆匆跑到祥福镇派出所报案。唐女士告诉警方,儿子平时很听话,学习成绩也很不错,怀疑是不是在外遭到了绑架。

警情引起祥福镇派出所的高度重视,他们迅速派出了全部警力,兵分四路展开寻找。然而一番找寻,仍旧没有小康的任何消息。“了解到他一直喜欢打游戏,我们想在电脑上找线索,但他的账号我们登不上去,网吧和监控那边也一时没有消息,学校又没有正式开学。”民警陈中华介绍。

正在大家焦急万分之时,前往学校的民警传回了一条重要信息:一周前,小康曾跟一位同学联系过,还将QQ号和密码交给了同学保管。民警立刻登录小康的QQ账号,翻阅聊天记录时,发现约一周前,小康曾在QQ上与好友聊天,表达了准备离家出走的想法。

少年烧掉作业离家 离家出走是什么心理

8月23日晚11时25分许,小康发给好友消息“告诉你一件事,你别跟别人讲”,对方回复“啥事”,小康说“我不想读了,我要离家出走”,文末还配上了一个大笑的表情。紧接着,小康又提到“所以我作业都没写,准备拿去烧了”。小康的话并没引起同学的注意,还开玩笑似地回复“一路顺风”。而在接下来的聊天中,小康还提到了“自杀”,甚至与好友讨论起是上吊、服毒还是跳河,“上吊不可能”,“跳河不能在我们附近,会被发现”。

同时,民警添加了小康的QQ号,在QQ上对小康进行劝导,并向其好友和群发布消息,希望大家参与到寻找小康中来,及时提供消息。但直到当天晚上,寻找依然没有结果。

8月31日凌晨3时许,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。民警的手机上突然弹出一条消息:“我在城厢镇家珍公园,我想回家了。”民警赶忙驾着警车向距离10公里外的公园赶去,最后在公园的一处凉亭内见到了正在雨夜中蜷缩成一团的小康。父母急忙赶到派出所,将小康接回家。

当天,唐女士和康先生再次带着小康来到了派出所,向搜寻民警表达感谢。在聊天中,小康才说出了自己出走的原因。“他就说暑期一直在家玩网络游戏,暑假作业没有完成,马上要开学了,害怕家长和老师责备,就干脆烧掉作业离家出走了。”陈中华告诉记者。“在出走的这段时间里,他因为身上钱花完了,又没有吃的,就在附近村民的地里摘一些蔬菜瓜果来充饥。那几天又在下雨,他在公园里待了两晚,最后可能实在扛不住了,才发了消息。”

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初中学生为主,男孩居多,也有女孩。所以会导致这一行为,既有他们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,也有家长教育不当的原因。

二、离家出走是什么心理?

心理学家对离家出走的孩子作过分析,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:

1、逃避型

这类孩子大都生活在对他们身心发展不利的家庭里,常遭打骂。他们心中的大多数人学习成绩较差,为了免受打骂,便一走了之。大部分离家出走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。

2、向往型

他们大都是家中的宠儿,备受娇惯,但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教育。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与社会上的不务正业的人交往,为此而不惜离家出走,以追求向往的“目的”和“理想”。

3、报复型

这类孩子因受到(或自认为受到)家长的不公平对待,因此用离家出走进行报复。他们一般不会走得太远。当暗中窥视父母东寻西找的狼狈相时,还会幸灾乐祸,得意洋洋。

4、盲从型

出于好奇心,或轻信别人的话,轻率出走。这类孩子比较单纯,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,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,一旦出走便后悔莫及。

为了消除孩子可能出现的这些心理障碍,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、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,要看到他们的成长,尊重他们的人格,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,既不放任娇惯,也不简单粗暴。

2、关心孩子的思想和生活,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,以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诱导;发现孩子的问题后,要用平等的方式与之讨论,启发他们自觉地接收正确的,摒弃错误的,切忌不分青红皂白,一味训斥。

3、放下架子,父母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。如果在对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,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,从而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。

4、对出走后归来的孩子要归于更多的关心和温暖,绝对不能歧视和看死他们,更不能冷嘲热讽。

总之,孩子的可塑性大,只要认真地与他们沟通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淤积,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就会减少。